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王者之王瑜伽經。第18章 -3


無知者的強力執持何以能達到寂滅(又譯為懸止、控制)呢?而愛真我的智者,則總是自然地達到寂滅。(18-41)
有的人會認為是「存在」的,有的人則認為是「不存在的」,絕少有人既不認為存在也不認為不存在,此種人是真正的沉著穩定。(18-42)
無智慧者雖曾認為「真我」是純淨的,非二元的,但由於癡迷而無法真正了知,以致於終其一生鬱鬱不滿足。(18-43)
渴望解脱的覺者,無法找到心靈內在的安歇處,而已解脱的覺者,無所欲求,(他)持恆地獨立無依。(18-44)
當眼睛見到老虎時,驚嚇者會尋求庇護所而立即進入洞穴,以獲致心靈的懸止(又譯為寂靜)和專一。(18-45)
當見到無欲求的獅子和感官上的大象時,(他們會想)靜悄悄地逃走,假如不能這麼做的話,就會像諂媚般地服侍牠們。(18-46)
一個心中毫無疑慮地使心靈和自性結合為一者,不會從事解脱的修煉。無論是視、聽、觸、嗅、食,他都快快樂樂地生活著。(18-47)
覺者只要一旦聽聞到真理,就能純淨、沉穩,他不會去觀看,也不會在乎什麼是適當或不適當的行為。(18-48)
一個直心的人,無論什麼事情到來,不管它是善的不善的,該做的他就去做,他的行為舉止就像是天真的小孩。(18-49)
經由自主意志以獲得快樂; 經由自主意志以達至上; 經由自主意志以達寂滅;經由自主意志以達至上之境。(18-50)
當一個人了知到真我本身,既不是行為者也不是果報的承受者時,那麼所有的心靈變形悉盡消滅。(18-51)
智者的生活舉止是自自然然地無拘無束與光燦,但是無知者的心靈是有欲求的,他的寂靜是虛假造作的。(18-52)
智者没有幻想,無拘無束,具有不受限的覺智。既能在遊戲活動中盡情享樂,又能進入深山洞穴中靜修。(18-53)
智者見到令人尊崇的吠陀精通者、神祇、聖地、女人、國王、所愛的人、其心中不會有任何的渴求。(18-54)
一位瑜伽行者,即使當他受到僕人、兒子、妻子、女兒的兒子和親戚等的嘲笑和侮辱時,一點也不會心亂。(18-55)
在快樂時不會感到快樂,在受苦時,不會感到受苦,那種奇妙之境,唯有與他目似的人才能知曉。(18-56)
責任感(又譯為義務)確實是屬於世間性的,一位智者(又譯為勇者),他是虛空相、無相、不變易、無污的,(所以)他没有此種看法。(18-57)
一位愚鈍者即使不從事活動,但卻一直由於分心而受到擾動。一位善巧者,即使在盡各種義務的工作,卻一直保持不受干擾。(18-58)
寂靜之慧是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快樂舒適地坐(又譯為快樂舒適的住居),舒適地睡,快樂舒適地來去,快樂地說話,快樂的飲食。(18-59)
了悟自性者,如日常生活般地活動著,没有苦惱。心中不動有如大湖,閃耀著光輝,没有一切惑(又譯為遠離痛苦)(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