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
雨寶陀羅尼心咒
雨寶陀羅尼經云。若有善男子。書寫受持。受諸快樂。安穩豐饒。
聖持世陀羅尼經云。若有人素食梵行。斷食酒肉。日夜恆誦。獲大富貴。
又云。若人誦持。應先淨心誦八百遍。此陀羅尼。日三時誦。所願必應。菩薩加佑。
一切如來稱讚雨寶陀羅尼略說
有 財 障 修 道
無 財 不 養 道
行 者 善 知 之
本咒收於明《嘉興大藏經》中的「諸經日誦」,在當時是列入僧俗必誦的祈福咒語之一。
此 咒又名《妙月長者所問陀羅尼》、《能獲一切財寶伏藏陀羅尼》。本經敘述佛陀在憍睒彌國建吒迦林時,該國之長者妙月,前來請問得財寶、除疾病之法,佛告以過 去無數劫前,曾遇持金剛海音如來,由彼如來處得雨寶陀羅尼。若受持、讀誦、思惟、憶念,並為他人廣說流布,則由此陀羅尼之威德力,可得快樂安穩,永世不貧 窮;且諸天悉皆歡喜,即降下財寶榖麥。長者聞之,大喜而歸。佛陀遣阿難訪長者宅,見財榖充滿庫藏。阿難還問其故,佛陀答以如來不異語,真言句不可壞。密教 以此經為基礎,立「持世菩薩」、「寶生如來」為本尊,修祈福密法,稱為「雨寶陀羅尼」法。
─唐‧不空譯《雨寶陀羅尼經》。《大正藏》第二十冊頁667下─669上。
可為廣傳之經證
(1) 此陀羅尼具大神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心受持廣為他說。諸惡神鬼天龍藥叉。人非人等皆不能害。諸利樂事晝夜增長。(玄奘譯)
(2) 佛告妙月長者。汝應信受此陀羅尼。憶念誦持廣為他說。所求利樂無不諧遂。(玄奘譯)
(3) 佛告阿難妙月長者。聞我所說大陀羅尼。深信歡喜受持讀誦。願為無量有情宣說。由斯福力庫藏皆。滿汝等亦應受持讀誦廣為他說此陀羅尼。令此三千大千世界。諸有情類皆得利樂。(玄奘譯)
(4) 受持讀誦思惟計念隨喜為他廣說流布。由此陀羅尼威德力故。若善男子人與非人藥叉羅剎畢隸多畢舍遮鳩槃拏烏娑多羅迦布單那羯吒布單那等起惡心者。不能為害。復有諸鬼噉人脂髓膿血涕唾大小便利欲來惱者。不能為障礙。(不空譯)
(5) 佛言。善男子妙月長者淨信於我。受持此雨寶陀羅尼。為一切有情宣說。是故阿難受持此陀羅尼廣為人說。我以佛眼觀諸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於此受持雨寶陀羅尼者不能作其障難。(不空譯)
(6) 妙月長者此吉祥持世陀羅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此陀羅尼經在於自己舍宅之中。或在手中恭敬供養。或心思惟是經法者。或得聽聞是經法者。便乃受持讀誦供養。或廣為他解說義趣。此善男子善女人。晝夜常得衛護安隱快樂。飲食豐足獲大福德。(法天譯)
(7) 妙月長者汝等若能精進受持。念此吉祥持世陀羅尼。而能廣為他人解說。能令汝得長夜人間天上利益安樂。(法天譯)
(8) 佛告阿難陀言。此妙月長者有大智慧。為能發心憶持永無忘失。受持讀誦供養恭敬。思惟妙理發大慈悲。為他眾生解說是法。能令汝得不可思議殊勝功德。於無量世常為諸天及世間人演說是法。(法天譯)
✩延伸閱讀✩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白話註解
永嘉大師證道歌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炮虛出沒。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
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
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決定說。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淨五根。得五力。唯證乃知難可測。
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調古神清風自高。貌顇骨剛人不顧。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
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
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
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
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
非但我今獨達了。恒沙諸佛體皆同。
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
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
自從認得曹谿路。了知生死不相關。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我師得見然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
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
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
優游靜坐野僧家。闃寂安居實瀟灑。
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
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體上衣。
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
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
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
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
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捨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
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灑甘露。
龍象蹴踏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
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
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
不可毀。不可讚。體若虛空勿涯岸。
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
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
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
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誑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谿是。
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摩為初祖。
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
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
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
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
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栴檀林。無雜樹。鬱密森沈師子住。
境靜林間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
師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
圓頓教。沒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
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
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卻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
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
二乘精進沒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
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
飢逢王膳不能餐。病遇醫王爭得瘥。
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
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于今在。
師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懂頑皮靼。
祇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祕訣。
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
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
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恒沙也無極。
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消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法中王。最高勝。恒沙如來同共證。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
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
象駕崢嶸慢進途。誰見螳蜋能拒轍。
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
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訣。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海龍王經攝頌
陳健民 上師 序
海龍王經攝理高深,故能開慧,而 文佛于此法會調和天、阿修羅,龍、金翅鳥之仇怨;誦之八部皆大歡喜,故除障力宏。本人曾經天語勸請誦之。書肆無單行本。末世眾好簡易,經文甚長,因攝略成頌。乘船誦此更便。若居家易得藏經者,則以恭誦全經為最妙。
佛在靈鷲會諸聖,空中忽見大寶蓋,眾珍雜珓垂瓔珞,
無垢寶珠無量光,雨諸香花滿齊膝,虛空之中大雷鳴,
目連尊者承佛旨,問此瑞應為何由?佛告龍王將至此。
少頃龍王率眷屬、并諸綵女供幢幡,繞佛七匝而讚歎,
謂佛能了善惡趣,能察人根除眾暗;謂佛觀法無所有,
幻化本空緣相與,曾行無限六度行,諸願圓成大聖雄。
讚已請問菩薩行,如何離惡如何通?如何得入深要法?
乃至如何受佛記?佛告四事離諸惡:無害大眾護十德,
不說人短不輕慢,自省己過不訟彼;見如來得天眼通,
合會說法天耳通,自伏其心他心通,常習六念宿命通,
棄諸貪濁神足通,遵修諸法無漏通;見身自然法自然,
身入于淨法皆淨,見身無我法無我,觀自身空諸法空,
己身無聲法如響,察身寂寞諸法寂,以我審諦觀法諦,
以我志妙觀法妙;己身無聞法如聾,吾無所受不取法;
如上十事入深法,四事得佛授記者,性情和順遵奉法,
具足諸行觀白法,慧力能了一切心,了法本淨不生滅。
龍王聞此獻眾寶,價值三千大千界,願得無礙佛光明,
蒙光之人皆證覺。龍王復問六度智,佛謂手持慧劍行,
佈施已等等于我,吾我已等等於人,人我已等等諸法,
一切施已得佛等;持戒不依身口意,不依三世無內外,
不依陰蓋不依覺,於法無依是持戒;忍辱不得人與我,
不住我不住我所,淨人淨我與淨見,一切法淨是忍辱;
於法無作不起滅,彼雖亂心心無執,本無之心各無實,
觀須臾滅真忍辱。精進觀法不隨法,亦不捨法無積集,
人法彼此不相離,如人自然我自然,諸法自然佛自然,
解自然者無所得,求無所得真精進;禪定心原不在內,
亦不在外識無住,於諸境界禪無著,等於本無而正受,
禪定以智除塵勞,以禪化眾真禪定;智慧觀法常淡然,
不見諸法有歸趣,有見法而不觀者,不以見法而成觀,
無求無曉無知見,悲憫眾愚真智慧;諸法法界與本淨,
不可言說極深妙,四禪六度皆俗事,佛無心意識所念,
無言無文真佛法,亦不著有言無言,文字言說亦佛法,
忘於本淨得不亂,一切言教不可盡。佛告龍王總持藏,
無盡之教為總持,分別無盡慧無盡,明知無盡辯無盡;
復有四力無盡藏,忍力忍一切所作,眾惡慧力除眾疑,
通力見眾一切念,善權力應機說法;復有無畏無盡藏,
不畏惡趣及眾會,不畏決疑及失道,文字緣會無盡藏,
諸法惟陰而示現,蠲除五陰諸苦患,諸法虛空而示現,
廣普之法不可盡,文字亦如諸法然,說時亦無所至到,
不說亦不積在內,諸法緣對說果證,究於本法無果證,
譬如諸法皆因字,諸行皆由於佛道。佛告龍王身總持,
入諸法頂攝心面,觀法咽喉虛無脅,入深門臍次第脊,
心清淨母方便父,法自在眷道支黨,布施為食忍莊嚴,
精進成辦定飽滿,智度無極隨時順,住此總持入佛道。
佛復為龍說因緣,龍曾作無盡福王,佛曾為梵首如來,
彼時已為說此法,總持章句六二事,不斷色行行無行,
不色生行不色起,不色寂行如諦行,色如本淨行色行,
亦不念色本淨行,是為相應總持門。舍利弗聞而問曰:
如此總持為龍說,何以人而未曾聞?佛曰莫輕視彼龍,
迦葉佛時皆沙門,貪利輕戒墮龍中,當來為佛如賢劫,
淨土名曰無垢藏。龍問龍族何日增?佛告破戒比丘多,
惡行居士亦復然,戒律不具當墮獄,不捨直見轉入龍。
龍子威首乃發願,願行總持不忘本。佛為授記慧見佛,
淨土之名曰淨住。海龍王請佛赴海,蒙佛嘿許乃返宮。
會集諸龍及諸神,并邀帝釋及諸天,變化無量大宮殿,
如佛由忉利天下,變化下海眾寶階,六萬龍王皆來迎。
十方佛土亦現前,無量天神來讚歎,佛為眾說十善德,
人天二乘佛之本,除得世間共德外,依如來慧亦證覺。
不殺得佛壽自在,不盜得佛大神通,不淫得佛馬陰藏,
不妄語得佛至誠,不兩舌得離魔眷,不惡口得聲超梵,
不綺語得佛授記,不貪得佛三界供,不恚得佛覺無厭,
不癡速得佛果位; 即此十善行六度,疾得圓滿菩薩行。
又云三法除罪障,入因緣慧具悦心,依本淨法知本無。
龍王復問至超異。佛曰十事至超異,常念歡悅性清淨,
善權方便常精進,觀察人物無緣悲,修德無厭好博聞,
行不放逸念道場,得佛慧不捨道心。燕居無善神問佛:
菩薩云何意無極?佛云其心極清淨,所住中間無厭倦,
志於深法了本空,如是四事意無極。燕居乃發大志願,
佛為授記當成佛,其佛名曰帝幡幢。無焚龍王恭問佛:
無人無我誰受記?佛言如是無所住,了空無我即受記。
如來者了於本無,住本無故而不動,解了本空即如來,
諸法如是本無住,是為如來等住地。海龍王女號寶錦,
供佛瓔珞發道意,自謂來世亦作佛。迦葉則曰女不成。
女曰成佛如反掌,男女之身不可得,身心自然成佛道,
吾即道不以道成。迦曰何不轉法輪?女曰現前即法輪,
轉無著輪空無輪,轉無二輪清淨輪,輪既如是何所轉?
佛稱善哉授女記,其名曰普世如來。帝釋白佛請和解,
無善神亂忉利天。佛乃勸告無善神,仁慈之心佛所讚,
今世豪貴不久長,常觀後世離怨對。無善神乃發宏誓:
永如親友離鬥爭。佛乃三稱曰善哉!是為第一供養佛。
龍王迎佛及聞決,數次供佛值全球,佛不為此稱善哉,
發誓仁慈阿修羅,佛稱第一大供養。時海中有四龍王,
噏氣、大噏氣、熊羆,及無量色白世尊:如何軟化金翅鳥?
佛脫袈裟命分存。龍王主眷慮不敷,然隨所欲皆得分。
海龍王告諸龍族,當敬此衣如塔寺。佛復為彼諸龍族,
一 一授記當作佛。四金翅鳥乃問佛:以後當以何為食?
佛言殺生與劫奪,欺詐冒濫四種食,皆墮惡趣不得食,
除此則可當慎擇。四金翅鳥旋發願,向龍長行無畏施。
佛為彼等說宿因,金仁佛時為比丘,其名欣樂、大欣樂,
上勝、上友皆貪供,以供佛故得免獄,應時四鳥現宿命,
宿作罪福悉現前。佛前懺悔不再犯,佛為授記得度時,
為彌勒佛第一會。龍族免難因求佛,入海涅槃奉舍利。
須菩提聞制止之。諸龍則曰如來身,無窮無極不可限。
須因嘿然佛稱善,如來之身無遠近。佛教化畢乃出海,
光耀海神求莊校。佛言十善即莊校,授記彼將轉男身,
生於無怒佛土國,蒙彼佛陀得授記。龍王之子名受現,
化作大殿如忉利。送佛返於靈鷲山,龍王父子問大供,
佛告四事為大供:不捨道心植德本,心具大樂集慧品,
建大精進嚴佛土,入深妙法得法忍。時王舍城君與臣,
皆來山中表歡迎,並問何故水已枯,世間唯見天宮殿?
佛曰如來之自在,令陸見殿海見水。
王問海王有何因?佛曰曾作轉輪王,承事淨光照耀佛,
夢中忽聞天語偈,憫眾當發菩提心,是為第一供養佛,
當來成佛之佛名,無垢德超諸王佛。時王乃賀海龍王,
龍王答曰法無記,由佛大悲所示現,乃隨習俗示授記;
諸法究竟無法界,亦無授記亦無成,龍王說此法語時,
二萬菩薩得法忍。龍王踊空偈讚佛,一切諸法本無心,
亦無有作無無作,罪似有緣無受者,佛說法因空如響。
佛乃以經囑大士,二萬菩薩一萬天,皆誓流佈普遠近。
慧英幢菩薩白佛:隱省諸法無所持,寧能彷彿持道否?
佛云如斯正應持。乃至無垢光女曰:人法佛法皆不想,
寧能彷彿持道否?佛云如斯正應持。佛乃宣說除障咒,
普首天發願護持,伏魔化外此經勝。佛復囑咐於阿難,
末世誦此大吉祥,能勝魔軍離障蓋,常得龍天之擁護,
疾證無上大菩提,廣度無邊諸有情。
癸巳七月初一造於北天竺 五槐茅蓬無垢寶珠無量光,雨諸香花滿齊膝,虛空之中大雷鳴,
目連尊者承佛旨,問此瑞應為何由?佛告龍王將至此。
少頃龍王率眷屬、并諸綵女供幢幡,繞佛七匝而讚歎,
謂佛能了善惡趣,能察人根除眾暗;謂佛觀法無所有,
幻化本空緣相與,曾行無限六度行,諸願圓成大聖雄。
讚已請問菩薩行,如何離惡如何通?如何得入深要法?
乃至如何受佛記?佛告四事離諸惡:無害大眾護十德,
不說人短不輕慢,自省己過不訟彼;見如來得天眼通,
合會說法天耳通,自伏其心他心通,常習六念宿命通,
棄諸貪濁神足通,遵修諸法無漏通;見身自然法自然,
身入于淨法皆淨,見身無我法無我,觀自身空諸法空,
己身無聲法如響,察身寂寞諸法寂,以我審諦觀法諦,
以我志妙觀法妙;己身無聞法如聾,吾無所受不取法;
如上十事入深法,四事得佛授記者,性情和順遵奉法,
具足諸行觀白法,慧力能了一切心,了法本淨不生滅。
龍王聞此獻眾寶,價值三千大千界,願得無礙佛光明,
蒙光之人皆證覺。龍王復問六度智,佛謂手持慧劍行,
佈施已等等于我,吾我已等等於人,人我已等等諸法,
一切施已得佛等;持戒不依身口意,不依三世無內外,
不依陰蓋不依覺,於法無依是持戒;忍辱不得人與我,
不住我不住我所,淨人淨我與淨見,一切法淨是忍辱;
於法無作不起滅,彼雖亂心心無執,本無之心各無實,
觀須臾滅真忍辱。精進觀法不隨法,亦不捨法無積集,
人法彼此不相離,如人自然我自然,諸法自然佛自然,
解自然者無所得,求無所得真精進;禪定心原不在內,
亦不在外識無住,於諸境界禪無著,等於本無而正受,
禪定以智除塵勞,以禪化眾真禪定;智慧觀法常淡然,
不見諸法有歸趣,有見法而不觀者,不以見法而成觀,
無求無曉無知見,悲憫眾愚真智慧;諸法法界與本淨,
不可言說極深妙,四禪六度皆俗事,佛無心意識所念,
無言無文真佛法,亦不著有言無言,文字言說亦佛法,
忘於本淨得不亂,一切言教不可盡。佛告龍王總持藏,
無盡之教為總持,分別無盡慧無盡,明知無盡辯無盡;
復有四力無盡藏,忍力忍一切所作,眾惡慧力除眾疑,
通力見眾一切念,善權力應機說法;復有無畏無盡藏,
不畏惡趣及眾會,不畏決疑及失道,文字緣會無盡藏,
諸法惟陰而示現,蠲除五陰諸苦患,諸法虛空而示現,
廣普之法不可盡,文字亦如諸法然,說時亦無所至到,
不說亦不積在內,諸法緣對說果證,究於本法無果證,
譬如諸法皆因字,諸行皆由於佛道。佛告龍王身總持,
入諸法頂攝心面,觀法咽喉虛無脅,入深門臍次第脊,
心清淨母方便父,法自在眷道支黨,布施為食忍莊嚴,
精進成辦定飽滿,智度無極隨時順,住此總持入佛道。
佛復為龍說因緣,龍曾作無盡福王,佛曾為梵首如來,
彼時已為說此法,總持章句六二事,不斷色行行無行,
不色生行不色起,不色寂行如諦行,色如本淨行色行,
亦不念色本淨行,是為相應總持門。舍利弗聞而問曰:
如此總持為龍說,何以人而未曾聞?佛曰莫輕視彼龍,
迦葉佛時皆沙門,貪利輕戒墮龍中,當來為佛如賢劫,
淨土名曰無垢藏。龍問龍族何日增?佛告破戒比丘多,
惡行居士亦復然,戒律不具當墮獄,不捨直見轉入龍。
龍子威首乃發願,願行總持不忘本。佛為授記慧見佛,
淨土之名曰淨住。海龍王請佛赴海,蒙佛嘿許乃返宮。
會集諸龍及諸神,并邀帝釋及諸天,變化無量大宮殿,
如佛由忉利天下,變化下海眾寶階,六萬龍王皆來迎。
十方佛土亦現前,無量天神來讚歎,佛為眾說十善德,
人天二乘佛之本,除得世間共德外,依如來慧亦證覺。
不殺得佛壽自在,不盜得佛大神通,不淫得佛馬陰藏,
不妄語得佛至誠,不兩舌得離魔眷,不惡口得聲超梵,
不綺語得佛授記,不貪得佛三界供,不恚得佛覺無厭,
不癡速得佛果位; 即此十善行六度,疾得圓滿菩薩行。
又云三法除罪障,入因緣慧具悦心,依本淨法知本無。
龍王復問至超異。佛曰十事至超異,常念歡悅性清淨,
善權方便常精進,觀察人物無緣悲,修德無厭好博聞,
行不放逸念道場,得佛慧不捨道心。燕居無善神問佛:
菩薩云何意無極?佛云其心極清淨,所住中間無厭倦,
志於深法了本空,如是四事意無極。燕居乃發大志願,
佛為授記當成佛,其佛名曰帝幡幢。無焚龍王恭問佛:
無人無我誰受記?佛言如是無所住,了空無我即受記。
如來者了於本無,住本無故而不動,解了本空即如來,
諸法如是本無住,是為如來等住地。海龍王女號寶錦,
供佛瓔珞發道意,自謂來世亦作佛。迦葉則曰女不成。
女曰成佛如反掌,男女之身不可得,身心自然成佛道,
吾即道不以道成。迦曰何不轉法輪?女曰現前即法輪,
轉無著輪空無輪,轉無二輪清淨輪,輪既如是何所轉?
佛稱善哉授女記,其名曰普世如來。帝釋白佛請和解,
無善神亂忉利天。佛乃勸告無善神,仁慈之心佛所讚,
今世豪貴不久長,常觀後世離怨對。無善神乃發宏誓:
永如親友離鬥爭。佛乃三稱曰善哉!是為第一供養佛。
龍王迎佛及聞決,數次供佛值全球,佛不為此稱善哉,
發誓仁慈阿修羅,佛稱第一大供養。時海中有四龍王,
噏氣、大噏氣、熊羆,及無量色白世尊:如何軟化金翅鳥?
佛脫袈裟命分存。龍王主眷慮不敷,然隨所欲皆得分。
海龍王告諸龍族,當敬此衣如塔寺。佛復為彼諸龍族,
一 一授記當作佛。四金翅鳥乃問佛:以後當以何為食?
佛言殺生與劫奪,欺詐冒濫四種食,皆墮惡趣不得食,
除此則可當慎擇。四金翅鳥旋發願,向龍長行無畏施。
佛為彼等說宿因,金仁佛時為比丘,其名欣樂、大欣樂,
上勝、上友皆貪供,以供佛故得免獄,應時四鳥現宿命,
宿作罪福悉現前。佛前懺悔不再犯,佛為授記得度時,
為彌勒佛第一會。龍族免難因求佛,入海涅槃奉舍利。
須菩提聞制止之。諸龍則曰如來身,無窮無極不可限。
須因嘿然佛稱善,如來之身無遠近。佛教化畢乃出海,
光耀海神求莊校。佛言十善即莊校,授記彼將轉男身,
生於無怒佛土國,蒙彼佛陀得授記。龍王之子名受現,
化作大殿如忉利。送佛返於靈鷲山,龍王父子問大供,
佛告四事為大供:不捨道心植德本,心具大樂集慧品,
建大精進嚴佛土,入深妙法得法忍。時王舍城君與臣,
皆來山中表歡迎,並問何故水已枯,世間唯見天宮殿?
佛曰如來之自在,令陸見殿海見水。
王問海王有何因?佛曰曾作轉輪王,承事淨光照耀佛,
夢中忽聞天語偈,憫眾當發菩提心,是為第一供養佛,
當來成佛之佛名,無垢德超諸王佛。時王乃賀海龍王,
龍王答曰法無記,由佛大悲所示現,乃隨習俗示授記;
諸法究竟無法界,亦無授記亦無成,龍王說此法語時,
二萬菩薩得法忍。龍王踊空偈讚佛,一切諸法本無心,
亦無有作無無作,罪似有緣無受者,佛說法因空如響。
佛乃以經囑大士,二萬菩薩一萬天,皆誓流佈普遠近。
慧英幢菩薩白佛:隱省諸法無所持,寧能彷彿持道否?
佛云如斯正應持。乃至無垢光女曰:人法佛法皆不想,
寧能彷彿持道否?佛云如斯正應持。佛乃宣說除障咒,
普首天發願護持,伏魔化外此經勝。佛復囑咐於阿難,
末世誦此大吉祥,能勝魔軍離障蓋,常得龍天之擁護,
疾證無上大菩提,廣度無邊諸有情。
![]() |
龍尊王佛 |
![]() |
海龍王 |
【延伸閱讀】古聖經典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大悲咒
南無阿唎耶
「摩訶沙囉」
婆盧羯帝爍鉢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
摩訶迦盧尼迦耶
唵
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南無悉吉㗚埵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
南無那囉謹墀
醯唎摩訶皤哆沙咩
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
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
怛姪他
唵
阿婆盧醯
盧迦帝
迦羅帝
夷醯唎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
摩囉摩囉
摩醯摩醯唎馱孕
俱盧俱盧羯蒙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
陀囉陀囉
地唎尼
室佛囉耶
遮囉遮囉
麼麼罰摩囉
穆帝隸
伊酼伊酼
室那室那
阿囉嘇佛囉舍利
罰娑罰嘇
佛囉舍耶
呼盧呼盧摩囉
呼盧呼盧酼利
娑囉娑囉
悉唎悉唎
蘇嚧蘇嚧
菩提夜菩提夜
菩馱夜菩馱夜
「伽清迦喃」
彌帝唎夜
那囉謹墀
「槃囉槃囉」
地利瑟尼那
婆夜摩那
娑婆詞
悉陀夜
娑婆訶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
悉陀喻藝
室皤囉耶
娑婆訶
那囉謹墀
娑婆訶
摩囉那囉
娑婆訶
悉囉僧阿穆佉耶
娑婆訶
娑婆摩訶
阿悉陀夜
娑婆訶
者吉囉阿悉陀夜
娑婆訶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訶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
摩婆利勝羯囉夜
娑婆訶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利耶
婆羅吉帝
爍皤囉夜
娑婆訶
唵
悉殿都
漫多囉
跋陀耶
「娑訶」
娑婆訶
*括號咒語乃「補闕四句真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