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對於『貪』的理解

日前,朋友聽說我對於「金剛經」開始有興趣並偶而抄寫。正巧她朋友與他結緣,達賴喇嘛09年分別為台灣和韓國的法友傳授的「聖般若波羅密多能斷金剛大乘經」馬上就借給我(真是好朋友,在此感謝她的愛!)。這是一本有聲書,雖然經常聽到達賴喇嘛和他的一些簡短如靜思語之類的句子,但這是我第一次閱讀他的傳授內容,對其內容很感興趣。
然而,除了中譯和藏譯的經文差別,有許多的不明白處,還有一些是在夢中有聽過而在生活中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經論,感覺很好奇,就分心到GOOGLE上,然後得到許多有聲資料, 而且都很觸動我的心,因此對該書的進度非常緩慢(至今還在ING中)。
這些好棒的資料,讓我想要搜更多….然後我想要更多更多,繼續搜~繼續聽(不能說研究,就只是聽)好喜歡,又想要更多,繼續搜~再聽~還是想要~~~~~~然後從達賴喇嘛的言教到大寶法王的言教,還想要更多......從早到晚,除了必須之生活工作,都不想離開電腦前,繼續搜....繼續聽.....無法停止....不想停止...
突然,我覺察到,其實也是『貪』。綜然,這是對法\知識的渴望,卻仍是貪求。然後,對於「一切都是靈性的」這個論述,我有更深的明白。
因為,我極度的渴望聽到更多關於尊者的言教(演講、說法…),所以,在生活中,我不情願的離開座位,去完成生活必須的其他工作,並儘可能快速的回到座位上來。為什麼呢?因為,我在深層意識中,正在分別,這是好的、聖的事;那是不好的、凡的事,其實,道法存於自然、在於生活。沒有任何單一人、事、物,是不靈性的。
好比,吃飯、睡覺、上廁所…這麼平常的平凡的事,卻是如此神聖和靈性的事。
忽然,我對於『貪』有一種理解:
『貪』就是『貪』。『貪』,本身並沒有極性的分別。不論一個人貪的是錢、健康、愛、知識、法…都是『貪』。
對於某事的慾求,就形成了『貪』的意識。
而『貪』的現象產生後,『執』的意識就跟著出現。
在『貪』和『執』之間很難界定的某個點,也許在更早之前就已深埋在意識裡,也或許是在『貪』『執』之後,衍生了『分別、判斷』意識,然後開始有了更強烈的慾求,而意識形態也跟著變得更固著,接著就遠離『中心』,若以佛教或道教的專業名詞說法,就是「陷入輪迴」了。
我於是作了這樣的假設:
如果能夠『放下』所有一切善、一切惡的分別,看待所有的發生,就只是事件本身,就能夠自然的看見其『中性』的面貌,也就對於任一極性的發生不會有所偏袒,比如好的情況偏好或壞的情況避免。
而若『放棄』放下的意求,那麼所呈現的就是『存在』本身,沒有正性、負性或中性。我因此將「沒有」在此假設為,無形、無相、無情、無名,然而「無」並不是「沒有」或「空無」,卻是真實存在的本身。
MURRA